喜讯传来,广东碧桂园学校IB学子YOC竞赛收货满
来源:国际学校招生网
时间:2022-01-27 19:23:27
Youth Observation Communication青年观察项目(简称YOC)是JEA在中国区开展的官方活动,也是全球规格的中学生社会观察和调查研究活动。
广东碧桂园学校学子首次参赛,历时五个月,通过调查研究,不懈努力,喜获“卓越青年观察奖”。
参赛目的和过程
参赛队伍分享道:我们将尽可能多的想法罗列出来,再逐一核对比赛的标准,一步一步地进行筛选。最终经过多方面的考量以及小组投票之后,选定了性教育的主题。
定好主题之后,我们就逐步开始分工采访。这是一个非常考验社交能力和人脉的环节,我们做了许多的尝试,例如去尝试采访刘文利教授,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成功地采访到。但是这次尝试扩宽了我们的思路,学会了采访的时候并不应该只局限于我们认识的人。我们通过采访马学长,切入整个主题,除此之外也在茫茫互联网中,甚至通过豆瓣找到了在性教育公众号的工作人员,再通过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我们的一手资料变得完整而丰富。
最后olog(observation video log,即展示比赛准备全过程的vlog)的制作有一些匆忙。一开始是有些迷茫的,因为相比于vlog ,olog是我们非常陌生的部分,所以我们开了很多次会,将所有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进行分工。我们重新整理了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靠着有限的视频剪辑技巧,最终完成了olog的制作。最后收尾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小乌龙,由于我们忽略了官方邮件中的关键信息,导致了我们到截至日期的最后一天才匆忙达到了组委会的格式要求。
虽然过程充满曲折,但是迎难而上的我们,最终都拿到了很理想的成绩,给YOC的比赛画下完美的句号。
调查报告内容
YOC参赛小队最终定下的题目是:Shy but Necessary: Sex Education for Chinese Children,直译过来就是——中国孩子们性教育的空白页:“羞涩” 但不可或缺的“小秘密”。
题目灵感最初来自2021届毕业的马学长视觉艺术作品集"Flashlight Available"。作品集内的四幅画都用特制的荧光颜料绘制了裸露的性器官,并且附上了进行安全性行为的文字提示,只有在手电筒的照射下才会显现——这也是作品集名称的来源。但即便提前采取了如此“保守”的措施,学长的作品集也免不了被迫撤展的悲剧。但学长没有就此作罢,他悄悄地把画放到展示墙后面,看到观众来了就把画取出进行展示。
马学长认为自己从小受到的性教育是“避讳、神秘、守贞型”的。当妹妹问到“孩子是怎么被生出来的”,妈妈的态度含糊其辞,仅仅告诉他们“长大以后就知道了”。学长认为,性教育缺失是一种现象,虽然国内的性教育已经慢慢普及,但大部分时候家长、老师等成年人,对于这个问题是采取逃避的态度,不愿意直接传授相关内容。很多时候孩子会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摸索,甚至一些黄色读物或网站会成为孩子的性启蒙“教材”,但其实并不准确,也不真实。因此,性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有着一种神秘、禁忌的色彩。
马学长作品集
"Flashlight Available"
除此之外,YOC参赛小队针对广东省内学生受性教育的程度和途径发布了调查问卷,并且进行了随机一对一采访。他们统计出的结果是,只有30%左右的家长主动为孩子提供了性教育。大多数受采访的同学有提及,在学校举行的活动(包括青少年艾滋病教育协会举办的活动、性少数群体科普讲座等)以及与同学之间的谈话,比起家长和老师直接提供的性教育要多很多。有一位受采访者甚至半开玩笑地说:“我父母比起我受的性教育程度更关心我是否早恋。” 尽管现今仍有部分家长认为没有必要给孩子普及性教育知识,但在2020年性骚扰及性侵统计数据中,受害者逐渐低龄化,其中超过80%的受害者仅仅是小学或初中的孩子。这个数据表明,因家长的“避讳”造成孩子的无知,会间接导致悲剧的发生。
为寻找儿童性教育缺失的有效解决方式,YOC参赛小队与本校及外校的学科老师、心育中心老师、教育局主任以及本校的教育学博士进行了对话。他们指出了现今性教育讲座及课程的局限性,分享了自己看到的孩子对性的误解的现象,并且提出了一些如何将性教育融入课程的方法与教育理念。经过多方采访,我们受益匪浅,也了解到性教育缺失现象的根本解决方式就是家校联合,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抹除“以性为耻”的保守观念,让孩子对待“性”的话题像呼吸、吃饭、喝水一样自由且不再难以启齿。
参赛感想
YOC参赛小队合影
第一排左起:唐睿 吴卓欣 黄桢
第二排左起:司念恩 代益菲 陈厚亦 赵梓淇 曾兰真 朱赞涛
DPG4-3班 吴卓欣(领队):
带领团队使我成长了很多。写计划、定deadlines、派任务、处理队内问题等等数不清的小任务加起来是很大的工作量,但经历过这些之后,我更清楚做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团队的成果离不开极其给力的组员们,大家对比赛都非常拼,甚至有组员在一天内做了十八次采访!每次的小组讨论也很热烈,我们有任何的困难都互相帮助,是个很有归属感的队伍。非常感谢各位组员!最后,向优秀的曾大神、黄大佬、内卷功力深厚的“卷弟”“卷妹”们学习!
DPG4-1班 曾兰真:
本次YOC,我负责的是撰写新闻调查报告。参赛期间,我们全员多方位采访学生、老师与专业人员对于性教育的看法,并且整合成一篇有完整脉络的文章。非常感谢大家贡献的文字、录音、图片与视频素材。我们能得奖,是因为每一个组员的努力!
DPG4-1班 黄桢:
这次的YOC活动,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过程也让我受益匪浅。在采访马学长的时候,我了解到了艺术的不同面,同时也更加深刻认识到性教育在中国的缺失。在后面的采访调研中,我也更加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我认为本次的YOC活动,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DPG3-1班 唐睿:
参加YOC,我认识了三位外表高冷实则有趣的学姐,又称卷姐,她们都非常nice,而且让我学到了很多。大家最初都在积极地讨论选题,遇到困难时也会尽快想办法解决,并没有拖延。这些小细节都让我收获了很好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感谢每一位成员的付出,我们才有了这么好的成绩!
DPG3-1班 陈厚亦:
参加本次YOC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为了取得调查数据,我开始与多年未曾有过沟通的小学和初中老师重新取得了联系,并邀请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线上采访。采访一开始比较困难,大多数人面对这个主题都难以启齿,我也因此遭遇过拒绝。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也锻炼了克服“尴尬感”的能力。同时,我也在小组中认识到了很多大佬,学到了一些写作的技巧。合作十分愉快!
DPG3-1班 司念恩:
在本次YOC比赛中,我再次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和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的美好精神。同时,在写作中紧密捏合观点和论据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DDL前努力码字总是激动人心。总而言之感谢伙伴们!
DPG3-2班 代益菲: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YOC这种“新闻纪事”类型的比赛,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经验和体验。比如在研究调查方面,我的思路开始扩广,变得更加清晰;在沟通交流方面,我更加主动地在调查时寻求别人的帮助,并进行采访。与此同时,与小组里很多厉害的人一起合作,不仅提升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也看到并感受到了很多优秀的人是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做事的。总的来说,非常感谢这次的比赛经历。
DPG3-3班 朱赞涛:
对于此次比赛,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开始其实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是大家的配合以及积极的态度真的让我十分感激,也帮助我重拾了信心。我觉得收获最多的,不只是对有关学识的充实,还有对于团队力量的重新认知。我想说一句:“谢谢大家”。
DPG3-2班 赵梓淇:
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觉特别好!在比赛的过程中虽然很坎坷,但是有很多收获,比如第一次在网上找陌生人采访,比如第一次剪olog。希望大家都可以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
YOC参赛小队感谢指导老师Lena(地理林艳兰老师),以及在brainstorming中为他们提供了许多脑洞的Donna老师!本次YOC的获奖少不了你们每一位的指导与帮助!!
更多佛山国际学校相关资讯,可到本网站查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