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诺科学校开展“品端午,传文明”主题班会活动
来源:国际学校招生网
时间:2022-01-27 20:44:48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的文化节日,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上海诺科学校各班级开展了丰富的班会活动,同学们在班会课上分享端午节的历史、介绍自己家乡的节日特色传统,还体验了一把做香包、戴五彩绳的民俗活动。
端午节的历史课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粗略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民俗活动之体验
做香包
端午节是人们吃粽子,团圆并纪念屈原的日子。在我的家里其实很少过这种节日,因为我们全家能聚在一起的时光挺少,对节日气氛的感觉比较淡。但今年的端午节,学校组织了“迎端午,做香包”的活动。班里的同学,无论男生女生,都做起了香包。哪怕是不会做手工的同学,也笨手笨脚地穿针引线,兴致勃勃地要为自己的家人朋友亲手做个礼物。这让我感到温暖极了。端午节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文化,铭记历史,它还是一种传承。
—— Pre2A 钟思彤
在准备考试的紧张时期,端午节活动大大增添了我们生活的乐趣和意义。虽然已经过了一周了,我还是能清晰地回忆出当时做香包时的感觉。精心挑选和设计每一个细节,哪怕之前从未动用过针和线,还是怀着满满的期待和对父母的祝福,一针一线地缝制出了一个相对精美的香包。一点一点把干花送进香包,再细心地缝上边缘,那种小心翼翼有着少女的情怀。现在,盯着手腕上的红色手链,回忆着Emily老师认真地帮我系手链的样子,紧张的情绪就得到了释放。端午节的意义和美好,就这样释放在了我们有爱的班级里。
——Pre2B 徐周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