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爱迪国际学校蒋文芯:以梦为马,让世界听见我的声音
来源:国际学校招生网
时间:2023-03-03 22:07:02
今天GJXX小编搜罗了北京爱迪国际学校蒋文芯:以梦为马,让世界听见我的声音希望给择校的家长们提供参考。
第一次写歌,五岁的她写下稚嫩的音符送给妈妈;第一次上台表演,她因为太过害羞没有张开嘴;第一次进棚录音的她,为臻于作品的完美,在录音棚里泡了近10个小时;第一次发表自己的专辑,她已经成了舞台上一颗灼灼明星。她刚刚17岁,但她与音乐的故事已经满满当当地簇拥了她整个生命。
她就是北京爱迪学校艺术高中Y11年级蒋文芯,作为 2021 ART VOICE 系列报道第一位受访者,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艺术成长。
一个小女孩的音乐梦
——我愿深深扎入音乐之中
语言的屏障,比比皆是。但有一种不同于语言的声音足以克服这种屏障满足情感表达的欲望,这就是音乐。也许人类拥有的第一种语言并不是母语,而是音乐。
蒋文芯生于音乐世家,妈妈是中央民族歌舞团女中音歌唱家,这使她从小时候就沐浴在音乐之美中。从姥姥怀抱中轻轻哼唱的歌谣中,或是妈妈练嗓时悠长辗转的歌喉里,亦或是CD机里缓缓流出的经典老歌中,稚嫩的音乐萌芽在蒋文芯心中缓缓种下。
中央民族歌舞团女中音歌唱家朱韬老师
参加爱迪夏日嘉年华音乐会
说起蒋文芯的音乐学习之路也并不全是坦途。妈妈曾十分严肃地与蒋文芯探讨:“每一个人都可以说自己是音乐爱好者,但是有决心有能力从事音乐相关职业的还是占少数。学音乐需要深深扎入其中。”
然而,蒋文芯还是凭着一腔热情和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猛劲儿跃入音乐的茫茫大海,她开始自学编曲、学习声乐,在课余时间独自寻找音乐梦的出路。
对于蒋文芯来说,这注定是一段漫长又难熬的过程。即使抱着无比浓郁的音乐热情,学习的前期仍是非常枯燥并耗费时间与精力的。满满当当的安排中,她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编曲软件和音乐理论上的学习,如一个初学步的孩子般磕磕绊绊,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继而花更多时间翻阅查找更多相关的教程。
“我很庆幸来到了一个自由且宽容的环境中,学校为我们提供各种形式的展现舞台,让我可以为了热爱烂漫生长。”如今的她已经是爱迪各种音乐会、演唱会舞台上的常驻歌手。她也热爱创作,在诸多原创歌曲当中。由她作词的《崴脚小丑》算是最有代表性的,创作源于初中时期的学习生活的小插曲带给她的灵感。
var audio1 = new BeePlayer({elem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audio-1"),music:{title: "《崴脚小丑》", author: "北京爱迪国际学校",pic: "http://localhost/wp-content/plugins/beepress/lib/player.png", url: "http://res.wx.qq.com/voice/getvoice?mediaid=MzA4MjM1ODEzN18yNjU3NDExNjE1"}}); audio1.init();
而现在,她也向着梦校伯克利音乐学院努力奋进着,怀着对音乐的赤诚与真挚,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
重拾钢琴,感悟音乐的真谛
曾有人说,学音乐的学生都要会弹钢琴,因为这是认知和声等音乐作品的最佳途径。
蒋文芯回忆起自己从小学琴的经历:在三岁时,她就要每天坐在一个会唱歌的“大怪物”前,用手指敲击它的“大牙齿”,让它发出各种声音。
对于小小蒋来说,一开始她满心欢喜,对拥有一个会发出声响的大玩伴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是跟它“交流”了几个月后,本以为的一个大玩伴却变成了一个“绑架”她的机器。因为她被要求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坐在琴凳上,并且每个星期还要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表现不好还会被批评。后来就因为课业压力放弃了钢琴学习。
然而接触了许多后,蒋文芯决定重拾钢琴。“小时候,我觉得练琴是枯燥无味的,从来没有感受到它的魅力。后来,伴随着成长中知识的积累,我逐渐了解了钢琴曲背后传递的复杂而细腻的情感,并爱上这种颇具高雅又古典的乐器。”
在用钢琴创作歌曲的同时,蒋文芯还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一首由手风琴、竖笛、琵琶、古筝、二胡演奏的背景音乐,全部可以用钢琴独奏来完成。“你会发现,用吉他来模仿萧的声音,或者用吉他来模仿古筝的声音,都很难,但是钢琴却可以。忧伤凄苦、缠绵温柔、清脆灵动都可以在黑白键跳动中演奏出来。我第一次发现钢琴是这样的包容兼备。”
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有学习乐器的经历。然而坚持下来的确实极少数。如果再次拾起,弹起悠扬的旋律,将会获得全新的音乐感悟。就好像读一本好书,小时候的我们并不能理解,长大了才能品味其中的道理。音乐正是如此,若没有其中的理解与渗透,音乐便失去了灵魂。
行若自由人,每段音符都有它的美感
接触下来,你能深深地感受到眼前这个姑娘富有灵性的音乐天性,看起来内秀于心,却带着烂漫奔放的、热情如火的自由灵魂。
一次不经意的际遇蒋文芯接触了戏剧,这也是她人生中戏剧表演的开端。《风声》中的李宁玉、《窝头会馆》里的田翠兰,一个个角色中感悟世间喜怒哀乐。
除担任剧中的演员外,蒋文芯担任整个戏剧的音乐总监,负责戏剧的配乐。她根据剧情来细细琢磨每个场景的音乐配器。每一个音轨的排铺,为戏剧的极致呈现锦上添花。
她还涉猎了古风歌曲,发表首张专辑《古韵芯声》,用经典古诗词融入柔和超脱的曲调,缓缓唱来。
其中《水调歌头》,录制了整整六个小时,“我妈妈演唱了副歌部分。歌里有花腔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等五种音调,像是有一整个合唱团在合唱,但其实只有一个人。”
细细听来,好似穿越时空尘埃,推开月下一扇亘古常新的木门,对着泉边溶溶的月色,倾诉人世的思念与感怀,洒下一片温情的皎洁......
她也曾钻研过俄罗斯的音乐,“战斗民族的音乐带着其特有的民族魅力,悠扬而富有感染力的曲调总是能让人感觉到极广阔的大场面气概,或是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斗志,或是深邃激烈的情感表达,或是恢弘辽阔的希望之歌。”
从涉猎极广的音乐领域,就可见一斑。蒋文芯从不拘束自己的热爱领域。“音乐是相通的,无论是西方歌剧或是东方经典,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从来不限制所尝试的领域,任何可能性都会被不断发掘。”
正如有人所说,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的开始。带上耳机的那一瞬间,世界安静下来,灵动的音符在耳边跳动,也跳在了心上。而蒋文芯正是在许许多多的音乐释放中,演绎、聆听、沟通、观看,细细感知每段音符的独特美感,寻到音乐、语言、艺术共同的力量。而她与音乐的故事还将继续......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