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学子风采:将逻辑、激情与灵动灌注于计算机科学内外
来源:国际学校招生网
时间:2023-03-02 07:46:02
今天GJXX小编搜罗了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学子风采:将逻辑、激情与灵动灌注于计算机科学内外希望给择校的家长们提供参考。
吴振宇,华育中学升世外高中DP,录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CS+EE)专业;他坚信,自己应“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杨灿,世外境内课程升高中DP,录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CS)专业;她认为,我们要“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吴振宇生活照
杨灿生活照
在专业中找寻热爱
提及选择CS专业的原因,杨灿将其归结为“冲动”二字——一种让她想一条路走到黑的冲动。
高一前的暑假,杨灿第一次正式接触到编程;在将大量时间投入其中后,她突然感知到自己学习编程时内心深处的兴奋与幸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尽管当时的她刚与编程“初次谋面”,然而这一股冲动让她早早确定了未来的专业方向,并在三年多的高中生涯通过自学掌握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大量专业知识。
杨灿的专业之路上,“自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高二时,她参加了丘成桐科学奖(计算机)的评选,并且选择了高难度的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一种结合GAN和伪标签的深度半监督模型。备赛的两个月期间,她每天泡在桌前,不断读书、看教程。从零开始的自学带来了极大挑战与无数的不确定性:按照教程编写的代码常常无法运行,一次又一次调整参数有时依然只能换来一个失败,教程的难度超越了理解水平,为了建立模型转头补充陌生的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等数学知识,无数个夜晚耗在一篇难懂的专业论文上......
杨灿为参选丘奖撰写的论文
这段孤独但宝贵的学习经历为她带来了强大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储备,让杨灿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了人工智能领域中高难度的知识,也让她自己构建起了这个领域的知识框架与对人工智能的根本性理解,在几个月内从零起步学习到本科乃至于硕士的专业知识,从而在论文写作与代码实践方面迎来了质的飞跃。当她发现花费大量心血的模型精准率得到了提升,那种满溢的激动更加坚定了她走这条路的决心。
虽然世外并没有开设计算机相关课程,但这并没有阻碍杨灿展开这方面的探索。她是2021届唯一一位选择计算机领域来写拓展论文EE的同学,在先前自学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半监督生成网(SGAN)。EE的指导老师帮助她习得了科研论文的写作方式,并通过学习论文写作模式透彻地理解了科研应该有的流程,收获了宝贵的科研经验。
杨灿撰写的人工智能相关EE
吴振宇对自己的专业同样抱有极大的热情。对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双专业的兴趣并非是一时兴起的新鲜感,而是在最初的热度冷却后,一种依然愿意为之坚持的定力。
与许多人不同的是,吴振宇认为,基于当下软件的蓬勃发展,电子工程等硬件将会是未来科技进步的大方向:硬件能够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软件提供基本支撑或是创新的可能性,而根据软件的需求进行硬件的设计与制造也需要大量计算机科学知识。因此,他选择了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的独特道路。
吴振宇制作的机器人
长期以来,他对硬件的研发都抱有浓厚的兴趣。高中三年,吴振宇将大量时间花在了First Robotics Competition(FRC机器人竞赛)——专业程度与难度最高的高中机器人竞赛上。在参加比赛前,他并没有真正地动手做过机器人,因而竞赛成为了让他体验机器人制作的最好契机。功能设计、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拼装、电路制作、代码编写......每一步精细操作都模拟了现实生活中由需求产生产品的真实情景,让他在实践中学到不少知识。
吴振宇参加FRC竞赛
FRC 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专业比赛,同样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吴振宇的领导力与合作能力。身为工程组组长的他,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也有着过人的细心与沟通能力。无论是在搭建机器人时还是在正式赛场上,他都带领着队员仔细勘察每一处细节、核对每一秒操作、确认每一步战术。日复一日的训练与磨合让他与队员间产生了无可比拟的默契,也让他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赛场上的中流砥柱。专业能力与领导能力兼备的吴振宇,与队友共同夺得了2018 RCC(FRC在中国开展的季后赛)亚军、2019 FRC Heartland 赛区冠军与2019RCC 冠军的好成绩。
吴振宇与队友获2019 FRC Heartland 赛区冠军(前排右二为吴振宇)
在夏校中收获成长
高中期间,杨灿与吴振宇都在夏校中拓宽了知识面,获得了更加强大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
在高二的暑假,杨灿参加了PACT(Program in Algorithmic & Computational Thinking)——一个由宾大教授授课的高门槛数学夏校。教授注重一对一问答的授课形式迫使她深入思考数学的本质,在聆听同学们不断被教授追问的过程中掌握了大量数学知识。而在课堂之外,她也通过和年龄相仿的助教交流学术从学习者的视角明晰了学习数学的方式与数学的知识体系。
除了理论学习,杨灿也以夏校为契机,在信息安全领域中进行大量实践。在同年暑假,她也参加了由雪城大学举办的信息安全夏校(Syracuse Cybersecurity: Hackathon Challenge),学习行业规则与关于攻防的知识。令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频繁的实操练习与最后一节课上的虚拟机夺旗比赛(CTF, Capture The Flag)。在比赛中,她与四、五名同学组成一队,需要在另一队黑客的重重攻击下修复电脑系统并且完成指定任务。独特的线上比赛经历让她体会到了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提升了综合能力。
在高二暑假,吴振宇选择了筛选难度较高的大疆机器人夏令营(SUSTech - DJI RoboMaster 2020 High School Robotics Summer Camp),继续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钻研。大疆夏令营面向对机器人感兴趣且有较多知识储备的学生开设,而吴振宇则在其中收获了不少实践的机会:通过分析精心设计的实际情景给出合适的技术方案,原先对机器人编程的了解并不十分深入的吴振宇在一次次实操中愈发得心应手,能够娴熟地编写基本的自动化程序,让机器人顺利运作。
吴振宇参加大疆机器人夏令营
除了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吴振宇还利用其它夏校充分拓展自己的兴趣面,收获了更强的合作能力。出于对商业的喜爱,他选择了宾大的 FBW(Future of the Business World)夏校,学习商业知识的同时与另外4位同学共同合作完成了 COVID-19 防治相关项目。不同于大疆夏令营的偏学术性,宾大夏校锻炼极大地锻炼了吴振宇的合作能力。与小组成员的线上合作时常会因语言文化差异和时差而无法顺利进行,网课带来的独特挑战让吴振宇在时间管理、任务分配、全局观等多方面有了系统性的提升。
在爱好中发掘自我
在专业之外,杨灿也是一名资深游戏玩家,执着于游戏的概念性与艺术性。在反复游玩 RPG 游戏“极乐迪斯科”的过程中,她敏锐地发现了该作如同视觉小说般的独特呈现形式,不再以简单的消遣为目的进行游戏,而是以欣赏者的眼光品味其中具有文学性的台词与电影般的剧情编排。
在研究“极乐迪斯科”的游戏设定时,杨灿亦代入了社会与个人的更多思考:萧条的社会背景下一片混乱的居民区让她了解了社会运转的规则,频频发生的罢工事件让她联想到工人权力与工会的知识,角色的脑内对话与纠结的思考则让她意识到,计算机科学所注重的逻辑并非唯一的思考方式。随着剧情的流动,她与角色一起经历游戏中的突发事件,并逐渐发现情感、直觉、暴力、痛苦,皆是认识世界的方式,而自己的每一次决定也并非只受单一方面影响。
对于杨灿而言,学习计算机科学带来的思维上的最大改变,或许是让她习惯性地以逻辑为主要判断方式,从而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忽略了情感与直觉,不再具有跳跃性的思维。但游戏世界让她意识到,现实生活并非仅由一层扁平的逻辑组成——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她发现了更为宝贵的真实。
吴振宇同样是一名游戏爱好者。不同于杨灿的是,他将游戏当作解压放松与磨练心性的工具。他偏好一些考验操作与技巧的游戏,并在反复操练中提升了思维敏捷度与耐性。
类似的,吴振宇也意识到学习编程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让思维更加缜密,思考更加冷静;另一方面,它也让生活中缺少了一些灵感爆发的时刻,让逻辑成为了权衡事物时纳入考量范围的最重要的因素。
但这并不意味着,吴振宇的生活中只有编程:在发展摄影爱好时,他采用了和以往不同的视角。吴振宇相信摄影与理科相通,他会去研究相机的结构,会以计算的方式设计构图、光线,安排人物位置。除此之外,他更将摄影作为观察世界的方式。对他而言,摄影的目的在于“捕捉”而非“创作”;小小的取景框让观看的眼睛变为观察的眼睛,以更细致、更专注的方式感受身边发生的一切。大别山孩子的笑容,地铁上读书的青年,身边的美好让他一次次按下快门。放下手机、拿起相机的吴振宇,真正看见了生活中美丽的瞬间,从镜头中抓住了世界丰满多彩的本质。
在校园里开拓视野
对杨灿与吴振宇而言,计算机科学确是他们的热爱,但并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世外 IB的三年让他们获得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在计算机之外的世界自在遨游。
吴振宇选择了日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学习,而这门语言亦让他了解到了他国文化,收获了多元视角。日语中“敬体”和“简体”的语言现象令他意识到日式思维中严密的等级分割;对日本文化的进一步探索则令他发现这一科技发达国家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吴振宇坚信,科技具有改变生活的力量。科技作为一项中立的工具,可以为人所用,亦可能为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而一位具有国际化视野与多元化视角的研究者,则定能站在更高更博大的角度进行审慎的思考,将更多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从而在科研与技术应用方面起到正面作用——因此,吴振宇将二外作为他开拓视野的重要方式之一。
吴振宇的日语笔记
杨灿从初中起便选择法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学习。到了高中,她的学习重心由语言能力转向文化知识。在与学习其他语种的同学交流时,她发现法国人更倾向于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文学等主题作为聊天话题。法语口试与听力练习中对哲学论题、性别平权与移民争议的多次探讨也让杨灿在进一步发现文化差异的同时学会采用另一种视角看待这些国际性话题。类似的,杨灿在学习经济时也通过研究教科书上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实际情景,理解了经济原理与世界的多样性,既扩大了知识面,又扩充了自身观点。
二外与经济,两门看似与计算机科学毫无关联的学科丰富了杨灿与吴振宇的生活,拓宽了他们的兴趣面,也让他们具有更为灵活的视角。
在学业上,杨灿与吴振宇都偏向于独立自主的工作模式,而高中生活里不同团体带来的归属感,也让他们感受到全新的氛围,从而在学业与生活方面变得愈发灵活。2021届2班的团建互动与班级联欢会给予了他们强烈的集体感,在班级中找到了能互相支持的朋友,建立了情感支柱。在年级活动方面,他们从事项目志愿者的经历则让他们体会到众人向着同一目标共同奋斗时强大的凝聚力,以及作为集体的一部分时需要具有大局观与思考力。在社团活动中,两人分别担任信息化社与机器人社的社长一职,浸润在学术性更强的氛围中与同好交流,收获的是思维碰撞的独特火花与参与学术活动时的高积极性。
杨灿(左三)、吴振宇(右四)与信息化社同学合照
大量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吴振宇与杨灿开始自我反思。强逻辑的思考方式曾让吴振宇在高一一门心思将大量时间投入机器人的学习,高二时又考出了AP Calculus,AP Statistics,AP Physics C Mechanics,AP Physics C Electricity & Magnetism,AP CS A等多门AP满分——然而他也意识到,不能忽略了其他兴趣爱好的发展。而对于现在的他而言,生活与学业和机器人同样重要,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时,他亦会跳出过往的思维框架,做出合适的权衡——学术与生活常常难以平衡,但两者皆不能被舍弃。除此之外,他也会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打破思维定式,让自己以非逻辑的方式进行思考与沟通,例如,他将自己高中三年所积累的关于学习、活动、大学申请的经验进行整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总结并以视频的形式投稿在B站上,为国际生群体“扫盲”。
而杨灿也同样意识到了自学的弊端,在更多的时候选择借助环境的力量与同学进行学术的交流讨论,在观点的融合中学到更为宝贵的知识。现在的她与十几位同届大学新生共同组成了计算机科学专业预习小组,每周制定网课学习计划,观看视频教程,完成作业,一起进行课后讨论。这一段经历让她进一步体会到小组学习带来的动力与学术氛围,令她在面对无论是生活还是学术的挑战时明白,多方合作或许是比单打独斗和依赖他人更好的选择。
正是因为 IB课程对综合能力的高要求,杨灿和吴振宇善于反思,也善于自我调整。入校后,两人很快面临了时间管理方面的挑战。吴振宇会将当前的任务按照重要程度与兴趣程度进行排列,在IB成绩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后将更多精力放在活动与兴趣上,寻找二者的平衡。为了解决拖延的问题,杨灿则选择利用拖延时的不安感与对自身的高要求,通过在长线任务中自己提前设置任务期限督促自己按时按质完成作业。
杨灿的每日安排表
高强度的IB生活常常意味着社交、学业、活动与健康的难以平衡。在难以抉择的困境中,杨灿和吴振宇都选择了适时“放手”。吴振宇在入学后迅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作状态,为了保证效率、不让自己长期处于高强度压力之下,学会了制定有张有弛的工作计划,不以健康与动力为代价进行过度学习。杨灿则完成了由体制内到体制外的思维转变,不再以分数为单一的衡量标准,而是期望自己成为想成为的“优秀”的人,不让思想被数字限制,亦不让高度自主的学习模式成为放任拖延的借口。由此,两人成为了游刃有余的 IB学者,在三年的高中生涯中不仅收获了优异的成绩,还在班级与社团中发光发热,在各自的专业与兴趣领域中开展研究。
而提及世外,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多元”与“包容”。在他们看来,世外学子各具独特的经历与视角,成熟的思维模式让彼此之间的交流充满了观点的冲突与融合。在这样多元化的校园氛围中,沟通与观点输出都是被充分鼓励的,个体的差异性亦让校园活动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无论是热爱机器人的吴振宇还是探索编程奥秘的杨灿,都在校园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在与个性化的同龄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表达自我、尊重他人,找寻共性的同时欣赏差异——这般包容的心态,定会在未来助力他们在学术与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结语
无论是对待专业领域还是个人爱好,吴振宇与杨灿都抱有不同于常人的坚毅与定力,推动着他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们是坚硬而锐利的,亦是柔软而灵活的——善于自省、灵活变通的二人,将高中三年化为宝贵的人生经历,从周围不断汲取多元的视角,从不为自己设限。身处国内的他们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仍是高中生的他们已有超越同龄人的风采。坚定的目光在未来会望向何方?无需多言,定是太阳升起的方向。
2021届2班师生集体照
受访人:2021届(2)班 吴振宇
2021届(2)班 杨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