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国际部和上海宏润博源学校校长介绍,陈文国校长的教育历程分享
来源:国际学校招生网
时间:2023-03-08 15:43:02
今天GJXX小编搜罗了上海中学国际部和上海宏润博源学校校长介绍,陈文国校长的教育历程分享希望给择校的家长们提供参考。
聊起陈文国校长,总离不开两所国际化学校。
一所是上海中学国际部。作为创校元老之一,陈国文在这里度过了27年光阴。在那段热情洋溢、直面挑战、收获硕果的岁月里,他完成了从“国内”到“国际”的转换、从“专”到“全”的精进,获得了对国际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切体悟。
另一所则是上海宏润博源学校。这是陈文国向着他的教育理想重新起航之处。与前27年前不同,走向宏润博源的他不再是初出茅庐的青年,也不再有面对未知、摸索前行的忐忑。这是一次计划成熟的出发,是陈文国将他半生积累的国际教育经验思考汇聚起来、付诸实践的新起点。
陈文国的教育生涯,正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际教育事业共生共长。他既是参与者、见证者,更是推动者。现在来听这位国际教育的“老兵”分享他多年来的教育历程和教育心得。
关于陈文国
● 上海中学国际部元老
● 上海宏润博源学校校长
● 播文教育创始人、董事长
● 国际教育专家
01 从“国内”到“国际”
大学毕业后不久,陈文国就进入了上海的顶级中学——上海中学,担任物理老师。在这里,陈文国崭露头角,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优异,许多人考入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国内一流高校,或远赴海外,入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世界顶尖大学。
由于教学成果突出,他被选为上海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高级教练,连续十年将学生送上全国及上海巿竞赛一等奖的领奖台。
物理竞赛的题目难度极高,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学生往往全无头绪、一筹莫展。
陈文国觉得,竞赛旨在考察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照搬讲解灌输、题山卷海的老办法,必须设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他把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带领大家分析讨论,自主探究。
陈文国说,这样做不仅是教学生如何解题,而是培养他们解决难题的思路和习惯。“慢慢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解决难题的能力,也增长了自信,再碰到难题,也就能不慌不忙、沉稳应对了。”
结果果然有效,学生们不仅自己攻克难关,而且举一反三,越做越顺,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当时的陈文国并不知道,这与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方法——“项目式学习”十分接近。或许可以说,从那时起,他就与“国际教育”产生了交集。
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从那以后,上海又一次融入全球经济的大潮,迎来了经济的腾飞,大量外资企业进驻浦东,许多外籍人士也开始扎根上海。
为了满足外籍人员子女在华接受教育的需求,1993年,上海中学正式开设了全国第一所国际部中学,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外籍人员提供教育服务。
陈文国说,自己“既懂一点物理,也懂一点英文”。尽管成长在特殊的年代,陈文国却对英语早有兴趣。
“我家住在上海石库门里,石库门的亭子间住了一个老三届的毕业生,经常会大声朗读英语,我也常常受他的影响和熏陶。同时我的外公英语非常好,他时常向我‘秀’英语。另外,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小说《三家巷》里有一个情节,几个年轻人在划着小船,在船上用英语交流,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新潮的事情。”
因此,陈文国拥有比同龄人更高的英语水平。这样,当上海中学选派骨干教师前往新成立的国际部时,他理所当然的位列其中。
来到国际部,这些经验丰富、游刃有余的教师,颇有不知从何做起之感。
国际部要使用外国的教学理念、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教外国的孩子。陈文国们知道,这就是国际教育;可是没人有国际教育的经验,也没人知道“国际教育”具体该怎么做,甚至也没有配套的教材和教辅书籍。
唯一有的,就是“一张白纸,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的冲劲。
“从0到1是很大的挑战,但我们几个人都抱着要把它做好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跑遍了上海大街小巷,挨个书店去问,找合适的英文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反复打磨修改,形成教学方案。把中文习题逐字逐句翻译成英文,同时,我们还不断学习国外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希望完成从‘国内’到‘国外’的真正转变。我们就是在几乎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开始国际部的拓荒之路的。”
陈文国回忆起当时的物理课。
“我记得有一个俄罗斯学生,她的物理比较好,和水平一般的同学一起,学不到新的东西。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单独为她设一个班,教更深的内容。后来,她又提出课程中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她基本都已学过,希望老师能讲解更多习题,加以巩固。可偏偏习题是一个大难题,我们从各处搜罗来的原版大学物理书也没有习题。”
两人最后想了一个办法。俄罗斯学生有俄文习题,但陈文国不懂俄文,只好由学生将习题译为英文,再由陈文国讲解。“我们的上课过程就是这样一来一回。”他说。这种千方百计满足学生需求的新奇过程,也让陈文国获得了对“个性化教学”的思索和体会。
陈文国感慨,在当时,每个人都身兼多职,人人都是招生官,人人都是教学者,人人都是都是管理者,人人都会竭尽所能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因此,在上海中学国际部,陈文国从一个单纯的物理老师,成长为了懂招生、会运营、精教学、善管理的全能型人才。也是在这里,陈文国亲身了解和经历了国际教育,深刻影响了他的教育理念。
在初创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上海中学国际部的招生规模和学术成绩不断提升。到2013年,它已经从最初的18个学生,发展成为拥有3000多名学生的全国名校。如今,每年都有大批来自上海中学国际部的优秀学子升入世界顶尖名校,它也越来越受到上海乃至全国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对于因英语好而被青睐,选拔去了国际部,从此开启人生新篇章一事,陈文国戏言,这就是人生际遇。也许在某一刻你的付出,在另一个时刻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句话,蕴含着一个历经半生的人,对生活最深的感悟。
02 从教“外国人”到教“中国人”
在上海中学国际部待了20多年的陈文国,又遇到了他生命中另一所重要的学校。这一次,他是主动选择。
上海中学国际部是一所专门招收外籍人员子女以及港澳台人士子女的学校,很多青睐优质国际教育的内地学生却无法进入。每当有家长托人求他,说孩子想进学校读书时,他都心生遗憾。“一所这么好的学校,却无法为中国孩子服务。”
于是,陈文国萌生了一个想法:他要办一所能让中国孩子就读的国际学校。
凭借着在上海中学国际部积累的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2013年,陈文国率团队承办了一所美国高中的上海分校区。很短的时间内,这所学校就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交出了优异的成绩。但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校硬件设施的质量和容量,很快就变得无法满足需求。
招生的火热反映了社会对国际教育的迫切需求。就像为中国学生不能进入上海中学国际部而遗憾那样,陈文国也因自己的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而遗憾。他要把学校办大、办好,让更多人接触优质教育。
办学校需要钱,陈文国想到了引入资本的力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他们的关系。”他说。
幸运的是,陈文国遇到了颇具教育情怀的宏润建设集团,双方理念相合,都希望能为更多家庭提供优质的国际教育。2018年9月,陈文国任总校长的上海宏润博源学校正式开学。
上海宏润博源学校是一所国际化高中,拥有格瑞学院GIA (Griggs International Academy)在上海的独家授权,为学生提供美国高中课程和AP课程。后者是一所办学历史长达百年,且获美国七大权威机构认证的著名教育机构。
英语类课程是上海宏润博源学校的专长。学校聘请外籍教师教授英语语法和英语逻辑类课程,外教新颖独到的教学方式和深入浅出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更轻易地掌握英语课程的精髓和诀窍。
但对理科类课程,物理老师出身的陈文国有自己的坚持。“理科类课程我坚持请中国老师来教。与外国学生不同,中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中教教授理科,更能从孩子的思维习惯出发,学生更容易接受。”
国际教育不是全盘照搬,必须因地制宜,不能以“国际”的形式损害教育的实效。陈文国说,这一决策最初受到家长的质疑,但结果表明,中国老师教理科,学生的成绩确实比外教要好。
除此之外,陈文国在设置课程的时候,也将中国文化元素渗透进课程。学生必须学习太极拳、学会烧八道中国菜。学校的国学教室里有长条书案、框格墙、黄灯笼和铺满地的字纸。
“不论学生们今后在哪个国家,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陈文国坚定地认为,真正的国际教育不是说外国话、教外国课,而是融合中外教育所长,培养具有创新力和爱国心的未来人才。
上海宏润博源学校名字取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蕴含了陈文国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对教育的深刻体悟。他见证了中国国际教育的崛起和发展,也思考着什么是国际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在这片新的园地中,陈文国仍在奋力耕耘着。
03 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从教多年,陈文国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孩子。他始终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必须正视差异;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有想方设法将他们的独特潜能挖掘出来,加以引导,发扬光大,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健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
多年担任物理竞赛老师,陈文国遇到过很多天资聪颖的学生。他说,对这类学生,居高临下的教导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老师对着干。必须一起探讨交流,支持学生发挥潜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他才会逐渐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华。
而对那些看似比较平庸的学生,陈文国认为,聪明的孩子处处表现抢眼,很受老师欢迎,但大多数孩子是普通的、正常的。作为教育者,能够找出普通学生的优点,加以鼓励引导,才是真正的能力所在。
“平庸”是相对而言的,是在特定评价体系下的平庸;只有发掘出每个孩子独特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自我认知,才有可能查漏补缺,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学生生涯规划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正视学生的差异,就要因材施教,进行教育的个性化定制。知易行难,具体该如何来做呢?
陈文国坦言,首先是带着爱看待所有孩子,“我们的老校长叶克平校长教给我,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每一个孩子,才能不偏不倚,设身处地,准确把握他们的特点。
其次,观察非常重要。老师必须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之处,详细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生长环境、个人性格,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与孩子沟通,取得孩子的信任。
接下来,就是要为孩子们创造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向。
陈文国谈到,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不一样,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让孩子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课程,“选了合适的课程,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学习信心越来越强,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陈文国说,经过多年探索,上海宏润博源学校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学生生涯规划体系。首先,学校会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为学生开设讲座,帮助学生广泛了解各个专业领域的情况,创造机会,让学生实地感受、体验各类职业、技能、学术和生活方式,摸索出各自的兴趣所在。
然后,学校会让学生根据想要从事的职业,选择合适的大学和专业,而不再仅仅根据大学排名盲目追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先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自己选定的大学,制作PPT,向班级同学说明自己如此选择的原因。
在学生确定了目标大学和专业后,还要制定一个为期4年或者3年、涵盖未来中学生涯的学习规划,并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需要达成什么目标,获得什么技能,需要做哪些工作,形成可执行、可检查、可复盘的计划书。
有了明确的学习安排、时间规划和目标节点,学生们会发现学习变得更有动力、也更加容易,加之是为自己期望的未来生活努力,被动学习便化为了主动学习。
实施彻底的分层走班制
在陈文国的带领下,上海宏润博源学校坚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课程,做到“一人一课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扬长避短,突出优势,根据自身的生涯规划,设计独有的课程体系。
量身定制的个性课程,意味着实行彻底的分层走班制教学,每门学科、每个年级都完全打乱,分成不同的等级,让学生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节奏。在陈文国看来,这是最好的课程模式。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个孩子数学比较弱,英语和物理很强,那他可以在英语和物理上选择挑战性课程,数学选择基础课程。挑战性课程既是兴趣所在,又是个人强项,学起来很有成就感,而基础课程难度低,学起来也比较轻松和容易,减少了学生的焦虑和挫败感,逐渐也会增强自信,培养出兴趣,最终迎头赶上。
“在我看来,彻底的分层走班制没有任何缺点”,陈文国笑言。学生落下一门功课,往往是因偶然的落后,陷入缺乏自信、害怕失败和厌倦短板的恶性循环,而非个人能力欠缺所致。
分层走班制给予学生灵活安排学业的空间和缓冲的余地,可以引导孩子的情绪、心态和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加之以兴趣点出发开展自主学习,辅以自主制定的学习规划,可以在学习中创造成就感和愉悦感,直至养成对学习的热爱,走向对未知世界和未来人生的自主探索。
结语
对一个国际教育“老兵”来说,他的沙场在学校。
从上海中学国际部,到宏润博源学校,从普通教师,到一校之长,陈文国其实哪里都没有去。他只是待在“学校”里,面对“学生”们,办他所思、所想、所期待的“教育”。
在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像陈文国校长这样的人,与时代发展一同前行。他们见证了行业的跌宕起伏、荣光低谷,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是疫情、还是政策,都没有动摇他们继续办国际教育的初心,没有减少他们对教育和孩子的热爱。
太阳照常升起,今天亦然。
校园开放日来啦!
活动日期:2021年12月19日、2022年1月15日
活动时间:下午 13:30
活动地点: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课植园路178号
活动安排:
13:00 - 13:30 签到
13:30 - 14:30 校长、家长、学生分享
14:30 - 15:00 参观校园(家长)
14:30 - 16:30 笔试+面试(学生)
14:45 - 17:00 答疑(家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